第十一天下午 梵蒂岡(梵蒂岡博物館,聖彼得大教堂)
梵蒂岡城國,簡稱梵蒂岡或梵蒂岡城,是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高地的內陸城邦國家(國中國),為天主教會最高權力機構聖座的所在地,也是天主教會最高領袖教宗的駐地所在,面積僅0.44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小的國家,實施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
下午我們來到梵蒂岡,由於遊覽車好像不能開進來,有一小段路要走,剛好可以看到梵蒂岡的城牆。
看到梵蒂岡城牆,大家會不會想到電影不可能任務三,湯姆克魯斯翻牆進入梵蒂岡的場景?
團體客的參觀路線和一般觀光客好像不一樣,我們進入的地方,好像是別人參觀完離開的出口。
下圖這門上二座雕像也很有名,左邊是米開朗基羅,右邊是拉斐爾,是文藝復興三傑之二
進到梵蒂岡後,我們坐手扶梯上到參觀路線起始點,但是若按一般路線離開時,這裡有一個特別的景點,下圖左邊圓弧形建築,其實是梵蒂岡有名的雙螺旋樓梯,但我們坐電扶梯是沒機會看到的,如果有朋友下次去梵蒂岡博物館,記得不要錯過。
下圖是我朋友分享的雙螺旋梯的照片,建議從上往下拍,很特殊,彼此交錯,但永遠碰不到。
上到電扶梯後,最後會來到這個地方,開始梵蒂岡博物館參觀行程。
按參觀路線,首先會來到一個中庭,松果中庭。
由於梵蒂岡博物館館藏非常豐富,我們不太可以在三個小時看完,所以旅行社因有請當地的導遊帶我們走必定要看的路線。
因為人潮很多,所以博物館在此有豎立的圖片告示牌,可讓導覽的人稍微介紹西斯汀禮拜堂的濕壁畫內容,主要是讓遊客在此稍待一下,待人流分散後,再繼續參觀。
由於戶外很多遊客所以聲音有點吵雜,雖然我們有帶耳機,但導遊介紹的內容還是聽不太清楚,就先拍圖片內容再說。
接著我們慢慢步行到松果中庭,松果中庭因為下圖建築前面的松果銅雕而得名。據說原本青銅松果原本是一個松果噴泉,是在萬神廟附近,最後在西元1608年移到現今所在位置。
據說青銅松果的寓意代表是對種子永恆保護的"愛"。
在松果中庭還有一個巨大金色球體雕塑,導遊說是"球中球",是義大利藝術家Arnaldo Pomodoro在西元1990年所創作。據說該金球一共有八個,另外七個在世界各地展覽。
仔細看,金球內部還有齒輪,好像還會轉動。
下圖可看到金球另一面,大球內包含小球,大球代表耶穌基督,寓意是地球在耶穌基督的庇護之中。
之後,慢慢要離開松果中庭,準備正式進入梵蒂岡博物館參觀。
進入博物館,首先看到埃及木乃伊廳,因為之前去過埃及,在開羅博物館有看到法老木乃伊,所以就沒拍照了,現在想想有點可惜。
之後我們看到的是勞孔群像。據說這是希臘化時期中最能具體表現男性身體的雕刻作品,是西元前150年的作品,根據古羅馬作家老普林尼所稱《勞孔群像》,其實是由三位來自於羅德島的雕刻家所創造的,表現了特洛伊祭司勞孔與他的兩個兒子被海蛇纏繞而死的情景。
勞孔本為特洛伊城的祭司,因為不服從上帝的命令,警告特洛伊人小心希臘人別有陰謀的木馬,觸怒了阿波羅,阿波羅派出兩隻海蛇去尋找勞孔父子,並將其殺死。
該雕像於西元1506年聖母大殿附近的葡萄園被挖掘出來,教宗儒略二世派米開朗基羅等人去探訪,米開朗基羅等人建議教宗買下該雕像,隨後在梵蒂岡展出,這也是博物館發展開始。
該雕像西元1506年被發現時,勞孔雕像是沒有右臂。當時的教皇希望修復殘缺的右臂。米開朗琪基羅認為勞孔的右臂應該是往回折的,這樣顯得痛苦;而別人認為勞孔右臂應該是朝天伸直的,最後由拉斐爾做評判,拉斐爾同意後者,後來雕像就被修復成右臂朝天伸直的樣子。
直到了西元1906年,奧地利考古學家Ludwig Pollak 在當初發現勞孔遺跡出土的附近發現該右手臂。到了西元1957年,梵蒂岡博物館決定將右手臂裝回雕像,證明米開朗基羅當初的見解是正確的。
下圖照片可清楚看見右手臂修復的痕跡。
其他雕像,導遊就沒介紹。所以只有拍照留念。
接著來到動物廳,動物廳只能在廳外拍照,但每個動物雕像都非常細緻。
下圖璧龕是"梅來阿格洛"雕像,這座在十六世紀開始享有盛名的藝術品,據說是由教宗克萊門十一世所購置的。
下圖是繆斯女神展廳的天花板壁畫。
下圖幾張照片是繆斯女神展廳牆壁四周的雕像。
趁著繆斯女神展廳的人多,我先到八角庭院拍照。
八角庭院主要是以教皇尤里烏斯二世的珍藏品為主,大家有機會去可以細看,很可惜我只是大約拍一下,不知道它的特殊性。
之後,我再回到繆斯女神展廳,這展廳主要是下圖中央的"英雄軀體"雕像。據說這雕像,在米開朗基羅青年時期看到後,從此影響了其日後的雕像和繪畫風格,如四肢發達,肌肉隆起等。
這雕像大約是西元前一世紀的作品,推測可能是西臘神話中大力士海力克斯的軀幹。
該雕像的近照。
再來先來到一個小的圓形展廳。
這廳中央所展示的是羅馬暴君皇帝尼祿的石雕浴缸。
這中央有用欄杆隔開,不曉得為什麼這浴缸這麼珍貴或值得重視?!
我反而覺得這圓廳四周牆上的雕像好像還比較珍貴,可看到人和雕像的比例,就知道這些雕像還蠻巨大的。
下圖據說是希臘神話中宙斯的頭像
下圖這鍍金雕像是希臘時代大力士海力克斯,也是這展廳最著名的雕像。
這廳最重要的藏品在地板上,是用馬賽克鑲嵌畫希臘神話中智慧女神雅典娜。
下圖可看出中央第一圈是紀錄月的陰晴圓缺。
之後再來到雕像區。
這區最重要的藏品好像是下圖的豐沛女神,據說是希臘大地之母,但是網路上沒查到太多資料。
以下幾張照片是掛圖區上牆壁的壁毯。
掛圖廳裡面有很多耶穌相關的畫,下圖是在馬廄中誕生的耶穌。 下圖是描繪當時統治者聽到,有位嬰兒長大後將會成為人類的神及統治者,於是當時只要是嬰兒都將被抓走的情景。
下圖這張應該是描繪耶穌基督。
下圖接連三張是有名最後的晚餐(依序是左中右)。
下圖可以看到耶穌 12個門徒中,只有一位門徒頭上沒有光環,就是猶大。
在地圖廳有義大利各地區域的地圖,據說和現在人造衛星測繪正確率有九十以上。
地圖廳非常非常長,照片很難容下整個廳廊,頂上連綿不絕的拱頂壁畫更是精采,再加上黃色燈光打下去整條長廊是金光閃閃,非常絢麗奪目。
下圖是聖母無染原罪廳。
下圖壁畫據說是教宗庇護九世,於西元1854年12月8日宣布教條修正案,聖母瑪麗亞自始無原罪,於西元1858年請義大利最頂尖的畫家Francesco Podesti創作此畫。
離開該畫廳,偶然瞥見梵蒂岡廣場中庭。
接下來要參觀的是梵蒂岡博物館的二大重要展廳,拉斐爾客房(Stanze di Raffaello)。
拉斐爾客房是梵蒂岡內的一組客房,主要由四個房間所組成,是教宗住所的公共部分,它們以拉斐爾及其工作室創作的壁畫著稱。拉斐爾客房連同西斯汀禮拜堂內米開朗基羅的天頂畫,構成羅馬文藝復興的盛大的壁畫系列。
這些房間最初目的是作為教宗儒略二世的住所,他當時委託年輕的拉斐爾在西元1508年或1509年完全重新裝修內部。
如果遊客進入這些房間,從東向西,會依序經過君士坦丁大廳(Sala di Costantino)、伊利奧多羅廳(Stanza di Eliodoro)、簽字廳(Stanza della Segnatura)和博爾戈火災廳(Stanza dell'Incendio del Borgo)。
教宗儒略於西元1513年去世時,當時拉斐爾已完成兩個房間的壁畫。拉斐爾在西元1520年去世後,他的助手吉昂弗朗斯科·班尼、朱利奧·羅馬諾和若弗琳諾·迪·庫里(Raffaellino del Colle)依照拉斐爾的手稿繼續完成君士坦丁大廳的壁畫。
這些房間最初目的是作為教宗儒略二世的住所,他當時委託年輕的拉斐爾在西元1508年或1509年完全重新裝修內部。
如果遊客進入這些房間,從東向西,會依序經過君士坦丁大廳(Sala di Costantino)、伊利奧多羅廳(Stanza di Eliodoro)、簽字廳(Stanza della Segnatura)和博爾戈火災廳(Stanza dell'Incendio del Borgo)。
教宗儒略於西元1513年去世時,當時拉斐爾已完成兩個房間的壁畫。拉斐爾在西元1520年去世後,他的助手吉昂弗朗斯科·班尼、朱利奧·羅馬諾和若弗琳諾·迪·庫里(Raffaellino del Colle)依照拉斐爾的手稿繼續完成君士坦丁大廳的壁畫。
我們首先來到君士坦丁大廳(Sala di Costantino),下圖中央最大壁畫是描繪米爾維安橋戰役。
下圖是該廳西面的壁畫《The Baptism of Constantine君士坦丁的洗禮》
該畫主要描繪傳說君士坦丁大帝於西元312年,將與馬森提烏斯決戰前,看到天上出現十字架的情景。
所以我們就先到簽字廳(Stanza della Segnatura),拉斐爾在不完全違背教皇意圖的情況下,借助不同的題材情節,把當時社會崇尚的神學、哲學、詩學和法學4種學問,用宏大的繪畫方式加以讚美,表現出當時人類智慧與文化的最高境界。簽字廳四面牆上的畫作分別是《聖體的爭議》、《雅典學院》、《帕爾納斯山》和《三德圖》。
下圖是該廳西面牆上壁畫《The Coronation of Charlemagne查理曼大帝的加冕》
該畫主要是描繪西元800年的聖誕節,教皇利奧三世在羅馬加冕查理曼大帝為「羅馬人的皇帝」,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情景。
下圖是該廳南面牆上壁畫《Stanza dell’Incendio nel Borgo波爾戈的火災》
該畫主要是描繪歷史上記載於西元847年,聖彼得大教堂附近有一村莊某日突然發生火災,在教皇利奧四世的祈禱下,大火奇蹟般地熄滅了,挽救了教堂及眾人。據說拉斐爾從史詩中,特洛伊勇士艾尼斯飛奔救火這段情節吸取靈感,結合此事件做出這幅作品。
下圖是該廳西面的壁畫《The Baptism of Constantine君士坦丁的洗禮》
下圖是該廳東面的壁畫《The Vision of the Cross十字架顯靈》
再來幾張照片是天花板壁畫《基督信仰的勝利》及四周壁畫
接下來我們應該來到伊利奧多羅廳(Stanza di Eliodoro),但可惜當時人太多,沒有拍到照片,導遊說先到著名的簽字廳看看,有機會再回來看。可惜,就沒機會了。
下圖是《聖體的爭議》
下圖就是著名的《雅典學院》,主要是描述古代哲學家議論的場面,拉斐爾將柏拉圖及亞里斯多德變成畫中人物。
下圖畫中央紅色衣服是柏拉圖,藍色衣服是亞里斯多德。
拉斐爾本人也隱藏在該畫中,在下圖右邊一個只有頭部的年輕人就是拉斐爾。
再來是博爾戈火災廳(Stanza dell'Incendio del Borgo),該廳主要是描繪已故教皇利奧三世與利奧四世的事蹟。
下圖是該廳西面牆上壁畫《The Coronation of Charlemagne查理曼大帝的加冕》
該畫主要是描繪西元800年的聖誕節,教皇利奧三世在羅馬加冕查理曼大帝為「羅馬人的皇帝」,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情景。
下圖是該廳南面牆上壁畫《Stanza dell’Incendio nel Borgo波爾戈的火災》
該畫主要是描繪歷史上記載於西元847年,聖彼得大教堂附近有一村莊某日突然發生火災,在教皇利奧四世的祈禱下,大火奇蹟般地熄滅了,挽救了教堂及眾人。據說拉斐爾從史詩中,特洛伊勇士艾尼斯飛奔救火這段情節吸取靈感,結合此事件做出這幅作品。
下圖是該廳東面牆上壁畫《Battle of Ostia奧斯蒂亞之戰》,該畫主要是歌頌利奧四世於西元849年,在沃斯提亞戰役中戰勝了撒拉遜人的場景。
再來是該廳天花板壁畫。
之後幾張照片是其他梵蒂岡博物館中經過隨手所拍的照片,就沒有說明了。
梵蒂岡博物館一隅。
之後,我們來到梵蒂岡博物館另外一個著名的景點,西斯汀禮拜堂。
西斯汀禮拜堂以米開朗基羅所繪《創世紀》穹頂畫,及壁畫《最後的審判》而聞名。禮拜堂中的壁畫,於西元1482年在西斯都四世治下完成。於西元1483年8月15日,西斯都四世在這裡舉行了第一場聖母升天節彌撒,並決定這裡將要供奉童貞瑪利亞。
此外,現在這裡也是教宗選舉的舉行處。還記得電影天使與魔鬼中,有一幕就是把所有樞機主教都關在這選出教宗,並於每段時間燒不同木材的煙,告訴大家教宗是否已選出。
原本西斯汀禮拜堂是不能拍照的,但是當天,裡面的管理人員只要求拍照不要開閃光燈,導遊說機會難得趕快拍吧!再看四周的觀光客都大方的拍照討論,所以就跟著大家拍。我的相機5D2並沒有內建閃光燈,但可用高ISO拍看看,所以以下照片算是難得照片,但後來查網路上也有不少人有類似機會拍照,所以我的照片也不算稀有。
首先拍一下西斯汀禮拜堂範圍及內部四周。
下圖是從西斯汀禮拜堂另一邊往回拍,可遠眺《最後的審判》壁畫。
下圖就是《最後的審判》
《最後的審判》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基羅於西元1534年至1541年為西斯汀禮拜堂繪製的一幅巨型祭壇畫。該畫取材於《新約聖經·啟示錄》中的故事,描繪世界末日來到時,耶穌再臨,並親自審判世間善惡。
畫中基督被聖徒環繞,揮手之際,最後審判開始,一切人的善惡將被裁定,靈魂按其命運或上升或下降,善者上天堂,惡者下地獄。這種兩極的世界,在壁畫中通過妥善的分割,形成一個個故事,整體顯現出一種螺旋式的動感。
下圖是站在禮拜堂中間往祭壇拍去,剛好可照到《最後的審判》和《創世紀》
離開西斯汀禮拜堂後可離開博物館,順著通道可到達聖彼得大教堂。
終於排到聖彼得大教堂前門,下圖為前廊天花板雕飾。
大教堂的正門共有五座紫銅大門,下圖的銅門好像是最右邊的一個,據說原本要一百年才開啟一次,後來時間太久,改成每二十五年的大赦年經教宗特殊儀式開啟,一般人經過這個大赦門象徵可被赦免。
最後我們是從最左邊的門進入,一進入大教堂,映入眼簾是聖殤像。據說是米開朗基羅23歲時,在西元1500年大赦年雕刻的傑作,是少數有米開朗基羅署名的雕像。該雕像是有玻璃保護者。
聖彼得大教堂及迴廊廣場照,不過最壯觀的廣場照,是坐電梯到大教堂頂端往下拍,整個迴廊環抱著廣場,如果朋友有興趣,下次去大教堂不要忘記登頂。
廣場上也有一個方尖碑,據說是西元37年,由羅馬皇帝從埃及運來裝飾他下令建造的競技場,到了西元1586年教皇西斯都五世採納多梅尼科·豐塔納建議,將方尖碑搬到現在的位置,尖碑頂部還有教宗所設的十字架。
吃完晚餐後,由於是在義大利最後一晚,大家自由去逛想逛的地方,逛完後就回飯店休息,結束一天行程。
再來是天花板的《創世紀》穹頂畫,該畫由九幅壁畫構成。
以下幾張照片為禮拜堂二側的壁畫。
下圖是站在禮拜堂中間往祭壇拍去,剛好可照到《最後的審判》和《創世紀》
以下約略將《創世紀》九段分拆拍攝。
原本教宗委託的壁畫內容,是星空背景上的十二使徒。但是米開朗基羅卻另選了更複雜的方案,取材於舊約聖經中的創世紀。作品描繪了343個人物形象。中心部分是創世紀中的九個場景,從開天闢地到洪水方舟。其中最著名的有《創造亞當》、《大洪水》等。
下圖中央就是有名的《創造亞當》
下圖是禮拜堂祭壇外的另一側。
離開西斯汀禮拜堂後可離開博物館,順著通道可到達聖彼得大教堂。
排隊等著進入聖彼得大教堂。
終於排到聖彼得大教堂前門,下圖為前廊天花板雕飾。
下圖就是大教堂前面,排隊等進入。
這是從大教堂前門往教堂廣場所拍攝。
大教堂的正門共有五座紫銅大門,下圖的銅門好像是最右邊的一個,據說原本要一百年才開啟一次,後來時間太久,改成每二十五年的大赦年經教宗特殊儀式開啟,一般人經過這個大赦門象徵可被赦免。
其他幾個紫銅門。
最後我們是從最左邊的門進入,一進入大教堂,映入眼簾是聖殤像。據說是米開朗基羅23歲時,在西元1500年大赦年雕刻的傑作,是少數有米開朗基羅署名的雕像。該雕像是有玻璃保護者。
這雕像是描述聖母慈悲的表情,懷中抱著沉睡中的耶穌基督,有股哀傷及肅穆的感覺。
透過後製,可去除玻璃的影響。
下圖也是一個聖水鉢,二個捧著聖水的天使,好像不只一個。
慢慢從側面走到教堂結構十字型的中間。
大教堂的正中間是聖體傘,聖體傘下據說是教宗才能主持的祭台。
聖體傘上的圓頂。據說該圓頂也是米開朗基羅的傑作,圓頂金色部份是用了一百公斤的金箔貼成。
從下圖可清楚看到聖體傘和教宗專用祭台。聖體傘又稱青銅華蓋,有五層樓高,非常壯觀。
下圖中間是有名的聖彼得寶座,由四位聖師抬著聖彼得寶座,據說是貝尼尼的作品。寶座後的彩繪窗透出光線,四周還有代表聖靈的鴿子,雲朵,天使等,是以巴洛克風格方式呈現。
四位聖師
祭台旁邊有樓梯可通往聖彼得之墓和其他教宗之墓。
聖彼得銅像離聖體傘很近。
下圖是聖彼得銅像。
聖彼得銅像據說是十三世紀阿爾諾弗。迪坎比爾的作品,會有信徒去親吻聖彼得銅像的右腳,似乎有點磨損。
其他以下照片,就暫時找不到資料,不過還是很值得一看。
下圖據說是教皇亞歷山大七世的紀念雕像。
之後離開聖彼得大教堂,出口可看到梵蒂岡的瑞士護衛隊。
瑞士護衛隊的傳統服裝很特殊。
順著人潮可走到著名的聖彼得廣場。
廣場二側都有迴廊,迴廊上有142位殉道者的雕像。
聖彼得大教堂及迴廊廣場照,不過最壯觀的廣場照,是坐電梯到大教堂頂端往下拍,整個迴廊環抱著廣場,如果朋友有興趣,下次去大教堂不要忘記登頂。
廣場上也有一個方尖碑,據說是西元37年,由羅馬皇帝從埃及運來裝飾他下令建造的競技場,到了西元1586年教皇西斯都五世採納多梅尼科·豐塔納建議,將方尖碑搬到現在的位置,尖碑頂部還有教宗所設的十字架。
迴廊內部
聖彼得廣場前面就是協和大道,很多駐外使館在此。
我們國家也不例外,有看到我們的國旗。
之後我們就坐上遊覽車去吃晚餐,途中有經過摩西噴泉。
摩西噴泉位於勝利聖母教堂旁,噴水是摩西前面的四個石獅子。
吃完晚餐後,由於是在義大利最後一晚,大家自由去逛想逛的地方,逛完後就回飯店休息,結束一天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