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6日 星期一

2010北京自助旅遊 第三天 南鑼鼓巷_鐘鼓樓_恭王府及王府花園

2010北京自助旅遊 第三天 南鑼鼓巷_鐘鼓樓_恭王府及王府花園

因為昨天爬長城,有點累比較晚起,再加上大家想好好享受一頓豐富的早餐,所以我把明天早上行程和今天的對調,大家可以悠閒吃個早餐,順便好好逛一下我們住的民宿內部。


下圖是我們住的民宿秦唐府七號院的大門,在南鑼鼓巷的一個小巷內。門口真的是不太顯眼!


  一進入門口,會先經過前廳,但現在前廳已經變成民宿的餐廳,也是自助式吃到飽,東西還不錯吃,感覺也很不錯。





出了餐廳,有一個小庭院,又有一個大門。


進入下圖的大門,就正式進入四合院的中心地帶。


下圖就是回字的中間,據之前民宿的服務員介紹往北是正房,正房除了正中央是主人住的地方,正房二側有二個小房間,是當時主人的子女所住,一為涵虛堂,靠近到後院的走道,是少爺住的地方,我上次就住在這;另一為嘉樂堂,因為外人無法接近,自成一個小天地,所以是小姐住的房間。如果當時的老爺生很多子女怎麼辦,好像不夠住...


下圖右方是東廂房,一般是主人長輩所的房間,這次我住在東廂房。當然對面就是西廂房,一般也是長輩所住的房間。

因為已經變成民宿,所以正房及各廂房 都有戶外桌椅可使用,在這看書是很安靜的。


下圖就是少爺住的涵虛堂,民宿自己稱小跨院。只有一間!
以下幾張照片是我2009年一個人自助旅行所拍照片的補充。

小跨院的小院子!

涵虛堂一進去有一個躺椅,這裡其實可再睡一人。

裡面的擺設,主要是一個二百多年的古床。


床架雖然古老,但床墊是新的很舒服!


它的書桌也非常古老簡樸!



房間有浴室,是全新裝潢的,古時候是沒有的。

浴室頂有電熱燈,洗澡不會冷,因為冬天下雪零下,沒有電熱燈大概洗澡會感冒。



從房內往窗外仰望老樹,還蠻有味道的!

下圖是小姐住的地方,自己有一個小院子


 從涵虛堂旁邊有一個走道,可以走到後院,下圖那一排的房子,好像是古時家僕的房間。


這後院,正好在正房之後,也非常安靜!










下圖這濠濮間不知是否為客房還是民宿業者自己增建,是唯一有二樓平台的房間。


上到濠濮間二樓,視野比較開闊。

這柿子好像已經成熟了!



下圖這一排房間價格比較實惠,很多外國背包客都住這! 

 簡單拍完民宿內部後,我們走出到南鑼鼓巷逛逛,順便找地方吃午餐!  


在這著名的巷弄裡可以看到小時候常見到的小吃及糖人。






這裡的文創小店也有。










這巷子叫南鑼鼓巷,真的有鑼又有鼓!






台灣小吃,這裡也有。


哈!沒到過台灣,也要吃這邊蚵仔煎!









這捏糖人非常專注,讓我們不由得多駐足一會。





逛了有點累,我們找了一家麻辣香鍋店試試!

看蠻多人留言,生意還不錯!




剛開始以為麻辣香鍋是類似麻辣火鍋,但端上來,才知道是有點像用乾辣椒炒的滷味!





其實看起來還蠻可口的,實際吃也不錯!




 比較可惜的就是乾辣椒非常多,幾乎占整鍋五分之二。

我和宜勳在想留言到底是好吃還是不好吃?
  
吃完午餐後,我們慢慢散步前往鐘樓和鼓樓,途中經過北京一些老胡同,還蠻有歷史痕跡的。




    
大陸腳踏車很多,路邊都有修腳踏車的小攤。







北京地道的糖葫蘆!




終於來到鼓樓!


北京鼓樓和鐘樓都位於東城區的地安門外大街上,是元明清三代北京城的擊鼓報時之處。與一般鐘鼓樓東西對立排列不同的是,鼓樓在南,鐘樓在北,一前一後地坐落在古城中軸線的北端,與南面的景山遙相呼應。


順著入口進去是一個陡峭的樓梯,左邊是上去的,右邊是下樓的,中間有扶手。



上到鼓樓後有一個寬闊的空間擺了許多鼓。



這些鼓在特定時間,會有人敲鼓表演。我在2007年時來北京參訪有碰巧看到!




根據明清規制,鐘鼓樓每天兩次鳴鐘,寅時的稱為「亮更」,戌時的稱為「定更」。
戌時開始在每個更次擊鼓,直到次日寅時。這被稱作「晨鐘暮鼓」。
1924年以後,隨著鐘錶的普及,鐘鼓樓也不再用來報時。到了2001年的歲末,為慶祝新年,才重新鳴響大鐘和更鼓(仿製)。此後也偶爾為慶典或旅遊活動奏響鐘鼓。


 這些鼓都是全新的,不是從前的歷史悠久的鼓。



下圖就是以前的鼓,可以看到鼓的框架都變形,鼓面也破裂了!



鼓樓旁還擺了一張古老破裂的鼓作對比。

  


















鐘樓和鼓樓是北京城最高的古建築之一,它們正處在古城中軸線的北端,和南面的景山遙相呼應,互為借景。









鼓樓的結構,可以看到不少樑柱,可以推測鼓樓上的屋頂還更高。

















站在鼓樓台基,就可以看到對面的鐘樓。


  









鼓樓的側面。


鐘樓的售票門口,因為時間關係,等會要去參觀恭王府,所以鐘樓就不去了!







 鐘樓的正面照




 


之後我們步行到什剎海去參觀恭王府及王府花園。

恭王府為清代規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後作為和珅、永璘的宅邸。1851年恭親王奕訢成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稱也因此得來。

恭王府歷經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歷史進程,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資訊,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說法。

清朝覆亡後,府邸的產權曾歸屬輔仁大學,八十年代初的恭王府已被8家公家單位占據使用、還有數百住戶聚居在現址變成的大雜院。1988年,恭王府花園經整理後對外開放,2008年恭王府完成府邸修繕工程後,全面對外開放。整個恭王府修繕工作,總共歷時28年才完成,成為中國目前唯一一座對公眾開放的清代王府。








恭王府前半部是富麗堂皇的府邸,後半部為幽深秀麗的古典園林,總占地面積將近六萬平方公尺。

府邸不僅寬大,而且建築也是最高規制。明顯的標誌是門臉和房屋數量。親王府有門臉五間,正殿七間,後殿五間,後寢七間,左右有配殿。低於親王等級的王公府邸決不能多於這些數字。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顏色也是不能逾制的。




府邸建築分東、中、西三路,每路由南自北都是以中軸線貫穿著的多進四合院落組成。中路最主要的建築是銀安殿和嘉樂堂,殿堂屋頂採用綠琉璃瓦,顯示了親王身份。




府邸六大主殿,銀安殿——王府正殿,俗稱「銀安殿」是王府內舉行重要禮節性活動的場所,在殿內中心位置擺放一組屏風和親王的寶座。與故宮的金鑾殿相對應的。金鑾殿是皇帝召見、舉行重大典禮儀式的地方。






東路的前院正房名為多福軒,廳前有一架長了兩百多年的藤蘿,至今仍長勢甚好,據說在京城極為罕見。東路的後進院落正房名為“樂道堂”,是當年恭親王奕昕的起居處。











嘉樂堂為和珅時期之建築。懸掛有“嘉樂堂”匾額一方。該匾疑是乾隆帝賜給和珅的,但匾額無署款,無鈐記,故無由證實,但和珅留有《嘉樂堂詩集》,說明是和珅之室名。在恭親王時期,嘉樂堂主要作為王府的祭祀場所,內供有祖先、諸神等的牌位,以薩滿教儀式為主。















西路的四合院落較為小巧精緻,主體建築為葆光室和錫晉齋。


精品之作為高大氣派的錫晉齋,大廳內有雕飾精美的楠木隔段,為和珅仿紫禁城甯壽宮式樣(此為和珅僭侈逾制,是其被賜死的“二十大罪”之一)。










花園也分為東中西三路
中路以一座西洋建築風格的漢白玉拱形石門為入口,以康熙皇帝禦書“福”字碑為中心,前有獨樂峰、蝠池,後有綠天小隱、蝠廳,佈局令人驚歎。

下圖就是王府花園的入口,西洋門。






















花園又名錦翠園,園內佈局、設計具有較高的藝術水準。造園模仿皇宮內的甯壽宮。全園以“山”字型假山拱抱,東、南、西面均堆土累石為山,中路又以房山石堆砌洞壑,手法頗高。山頂平臺,成為全園最高點。居高臨下,可觀全園景色。


恭王府中“福”字碑藏在花園的假山內,這座假山是用糯米漿砌築成的,非常堅固,山上置兩口缸,缸底有管子通到假山上,通過往缸中灌水的辦法來增加院中的濕度。假山下有一幽靜的“洞天”,稱秘雲洞,洞的正中有一康熙皇帝為其祖母孝莊皇后祝壽寫的“福”字碑,刻有“康熙御筆”之寶印。碑高1米左右,長80釐米左右,貫穿整座假山。


要看福字碑,是要排隊進入假山內,進入後每個人只有不到30秒時間,可以摸福字碑用玻璃罩住的外框,之後就有人催促你趕緊前進了。



福字碑寓意福照全園,因為康熙留存人世的題字極少,所以福字碑倍顯珍貴。據說當年嘉慶查抄和珅府時,想把這個福字移到皇宮,但是由於和珅設計巧妙,動福就動龍脈,這是皇帝最忌諱的,大怒之下,下令將假山封死,從此,康熙墨寶福字在所有的史書中消失了。

直到中共建政後,據說周恩來在一次接見外賓之後在花園無意中發現假山上面石頭的形狀像龍頭,按說龍頭下必有國寶,於是馬上打電話給郭沫若,打開被封的洞門,發現了福字碑,經過文物部門的考證,確認其為康熙當年寫給孝莊太后的福字,而蓋在福字中央刻著“康熙御筆之寶”的大印已成為當今世上所留的唯一一個完整的康熙大印印章。

康熙一生酷愛書法,雖然他的書法極佳,卻很少題字,所以康熙御筆在歷代皇帝的筆墨中最少,也就有了“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說法。 

康熙皇帝親筆所書的這個“福”字剛勁有力,頗具氣勢,右上角的筆劃像個“多”字,下邊為“田”,而左偏旁極似“子”和“才”字,右偏旁像個“壽”字,故整個“福”字又可分解為“多田多子多才多壽多福”,巧妙的構成了福字的含義,極富藝術性,且意味深長。更為珍貴的是碑的右上方,刻有康熙的玉璽以鎮福,因此此“福”字被譽為天下第一福。

恭王府的“福”字碑為康熙御筆之寶,隱於密雲洞中,謂之“洞天福地”。

下圖這樓梯也很有名,因為這條坡度很陡的爬山斜廊的特點是平坦無台階,象徵著和珅不願意一步一個台階的走,希冀平步青雲、一步登天,事實上他也的確做到了。後人就稱此路為「升官發財路」。

站在福字碑附近的假山上。











龍王廟北側帶有城垛的一道小城墻,開有一洞城門,上方有“榆關”二字,榆關是山海關的別稱,象徵長城。據說是體現了王府主人-和珅,緬懷故土,遙寄思念的情懷。




下圖這是龍王廟,其建築十分精巧,內供龍王座像,廟前有一口古水井。「龍王廟」的建築充分顯示府主人的獨具匠心。龍是馭水的,花園中羅織著龐大的水系,整座恭王府蘊含著五行中水的意象。據說「龍王廟」位於府邸的西北方,八卦中西北方屬乾卦,乾為天;「龍王廟」又位於花園的西南方,八卦中西南方屬坤卦,坤為地。龍在天,水自天生,又歸於地。因此「龍王廟」的位置,乃是整座王府天地交匯之處。




府邸最深處橫有一座兩層的後罩樓,東西長達156米,後牆共開88扇窗戶,內有108間房,俗稱“99間半”,取道教“屆滿即盈”之意。






由於已經快五點半閉園時間,大部分人群已散,剛好趁機拍照,完全無人。




















參觀到月亮都升起,只看二個半小時真的太少,下次來應該花個五六小時參觀。我2007年來時,恭王府內的戲樓有開放,可以買票參觀,大約四十分鐘左右,進去後有茶點可品嚐,順便看看戲劇小品,別有一番滋味!


最後告別了恭王府,希望下次有機會可以漫步在園中,不要再這麼趕了!


之後,我們前往當地人比較會去吃的北京烤鴨店-鴨王,品嚐北京烤鴨。因為當地人覺得全聚德太貴了,是給觀光客吃的,當地人比較少吃。在吃過全聚德和鴨王烤鴨後,我覺得還是台北的北平陶然亭烤鴨最好吃!哈哈!

在吃完烤鴨後,我們坐計程車回南鑼鼓巷的民宿,發生一個小插曲,同學的皮夾忘了在計程車上了,急忙請民宿業者幫忙。

他們真的很熱心,在詢問我們計程車式樣推測是那家車行後,立即打電話請車行用無線電呼叫司機(真佩服他的判斷力與決斷力),請司機將皮夾送回車行(當然也有包一個紅包給司機,謝謝他!),總算有驚無險,也對當地人及這家民宿有了不少好感!

拿到皮夾回到民宿也晚了,那裡也去不了,就在民宿內拍拍夜景打發時間。

同學住的正房內部。



我住的廂房內部。


 晚上的民宿夜景。